交通导视标识的设计要素
2014-2-7 圣轩阁名学网 访问量:
公共交通导视系统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它始终是以参与交通活动的人为目标对象,设计时应充分对其色彩、文字、图形、位置与尺度等各个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 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人们视觉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在标识设计中,色彩还是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方法。 因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色彩的联想往往被社会所固定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如英国著名的设计师弗兰克·毕克(Frank Pick)推行的伦敦公共交通系统系列化、标准化中,地铁、公共汽车、电车等都有系列化的外形和明确区分的色彩:公交车为红色,电车为绿色,这些设计不仅影响了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设计,还成了一种规范和人们的习惯。2004年,广州新机场开始启用,在新机场,为登机服务的导视标识内容使用蓝色,为出站服务的导视标识内容使用黄色,而指示其它服务性设施的图形则采用白色。这些通过图形和色彩相结合的信息,很好地发挥了导视标识的作用。
2. 字体的选择
字体在标识设计中是可以独立作为设计方式而存在的,合理地利用字体可使标识显得清晰、明确与规范。短时间内为了让动态下的人群能在瞬间做出准确判断,在选择字体时,要注意到可识别性和可读性。如在汉字字体的选择上,黑体字更容易被识别,因为其笔画粗细相同、结构方正,特别符合人们的识别习惯;而宋体字横细竖粗,在近距离或静止状态下使用效果更好,但在动态的情况下,与同样大小的黑体字相比则容易产生错觉或模糊不清。
拉丁字母和数字在现代导视标识设计中通常会使用无装饰线字体。 1933年,英国设计家亨利·贝克(Henry Beck)将其第一次运用到地铁交通图上,标明图上的站名和线路,无装饰线字体就成为一个典范,在交通导视设计中一直延用至今。这种字体规范统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应用效果好。
3. 图形与箭头
导视标识是表示信息的载体,需要准确地表达信息内容。为便于沟通语言、习俗不同的乘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导视图形逐渐走向国际化,用图形来展示意义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传达方式,它具有超越国界和语言障碍的优越性。在确定设计内容后,再设定表示文字的字体,大小,底色与文字颜色之间的关系等。导视标识设计中除了用图形表达各种设施、内容外,还需要表示到达这些场所的方向、路线,箭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的表达方式和形状多种多样,能够表达前、后、左、 右、斜向、转弯、升降等,但在二维空间用箭头表达三维空间方向则有一定难度。
4. 安装位置与尺度
为了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除了导视标识的内容本身,它的安装位置和尺度也十分重要。在公共交通设施建筑这个信息量很大的空间里,导视标识既要反映所处空间的概况,还要考虑使用这些标识的人的条件,将标识和周围的环境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多数情况下,设置各个导视信息时,要将各个标识按照适当的间隔和高度(特别注意人流汇合交叉的地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人们能够充分理解前后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性,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综合性系统,以便于乘客有效、安全地流动。如果前后的信息链中断了,那么形式上和材料上设计得再好的标识也会显得毫无意义。
导视标识的尺度可分为整体尺度与细部尺度,整体尺寸一定要考虑导视和环境的关系,在不影响识别功能性的情况下要尽量做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整体尺度标识中的“文字、图形、构件”等细部尺度,也要与整体尺度相匹配,一般尺寸不宜太多,避免引起视觉的混乱而难以把握。
5. 残障人士的导视系统
残障人士一体化导视系统是专供盲人、视障人士或坐轮椅的人用的。设计中要大量减少为正常人士所使用的信息,以符合手指触摸所能达到的分辨能力,而手指分辨能力与视觉分辨能力的比为1:1000,要使盲文和图形边缘轮廓清晰,通过触摸便可识别,以体现社会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
同时,设计中还要注意到残障人士标识图形的使用,即国际象征性标识(国际象征性标识是国际康复协会(RI)在1969年制订的),这个标识表示“残疾人士可以利用的设施”,图形以轮椅的形状作为表达手段,以轮椅使用者为主要使用对象,但不是惟一使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