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名字?
认得出,不要生僻字。
搞文学的偶尔用几个生僻字,可以显示自己有文化,但品牌用生僻字,就是暴露自己没经验。虽然现代人学历普遍很高,高不代表字认识的多,品牌命名一定要让小学毕业的人就能认得,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坑,产品做再好,渠道铺再大,品牌也很难建立。
读的出,不要拽外语。
十几年前,在香港或者某个小岛注册一家离案公司,起一个霸气的英文、法文或者其他文字的名字,很能唬人。反观真正国际品牌,老老实实的起中文名。读不出来还哪里会有口碑传播?
记得住,占有普遍认知。
我们能记得苹果,一到超市、路过水果摊都会想起来苹果,因为苹果就在生活中。
尽量要和产品有关系。
除此三点,另外一点就是要和产品有关系,品牌资产就是消费者心智中的联想,通过特定的情景触发欲望。譬如汽车叫奔驰,是一种驾驶感受;洗发水叫飘柔,是一种生活感受;牛仔裤叫replay是一种生活态度;钻戒叫IDO,是一种承诺。
品牌名具有以上特征,至少会节省一半广告费。
9种命名方法:
通过近10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命名的经纬度就是暗示品牌价值和占有广泛认知。
认知不是起名后去花钱打广告建立的,而是在起名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名字已经带有认知的,传播起来自然事半功倍。而暗示品牌价值,就是建立自己独有的品牌烙印。
从上古伏羲氏:“近取诸神,远取诸物”(《易·系辞》)开始,就说明了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时,会从自己已经认知的事物中去寻找标尺来衡量。
命名的方向、方法有很多。根据数年的品牌营销经验,在此公开道若极9种品牌命名方法:
1、直接利益(感康、妇炎洁、迅雷)
看到名字能联想到功能,不需要解释。适宜强化功能的品类、产品。
2、突出差异(五粮液、9快9、半木)
用数字突出原料、价格、设计等差异。适宜密集竞争领域的破局。
3、地理特征(香格里拉、亚马逊、黄鹤楼)
发挥地缘优势,占位地区关键词。适宜原产地优势明显的品类。
4、企业人文(海信、三精、王守义)
主打“道若极三境”中的信任牌。适宜同质化严重的品类。
5、心理对位(老干妈、非凡、例外)
对应消费者情感、个性,制造感性交易。适宜强调设计的品类。
6、心理暗示(农夫山泉、好孩子、康师傅)
暗示产品不能直接表达的价值。适宜同质化严重的品类。
7、自然资源(苹果、小肥羊、东北虎)
占有自然资源中的广泛认知名词。适宜任何产品品类。
8、民俗文化(好利来、金六福、黄金酒)
顺应民俗心理需求,打造精神象征。适宜内销为主的产品。
9、传统文化(百度——源于辛弃疾词句、道若极——源自《易经》思想)
突出文化内涵。适宜文化行业、科技行业突然差异。
国际品牌起中文名:
简化:早期的国际品牌命名, 多使用创始人的姓名。譬如: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文字过多过长,不利于记忆,其在香港简化为平治、在台湾简化为宾士,在内地简化为奔驰。诸如BV(宝缇嘉)CD或者DIOR(迪奥)也是如此。
占位:很多时尚品牌在国内并没有占位中文名,缺乏保护意识。造成了中文名没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譬如BURBERRY,中文名叫博柏利,但也有习惯叫巴宝莉的,这个习惯养成之后很难改,企业因此会在搜索上多花费数倍的成本。再譬如Timberland中文名更为混乱,在电商上打假、保护品牌就会格外困难。
好记:据传可口可乐早期的中文名叫”蝌蝌啃蜡”,如果沿用这个名字,可能在中国会被百事甩出十万八千里。再譬如汽车,BMW中文名翻译成宝马,在中国文化中,直接会联想到汗血宝马这一高贵的马种,而马是早期的交通工具,即和产品有关,又传递了产品的定位。
产品名和别名:
既定的品牌名,有了认知之后,轻易不能更改,否则损失很大。在既有的基础上,别名、小名应运而生。
譬如说奢侈品,首先想到“驴牌”LV(路易威登),这简化的两个字母对于不懂英文的人也有了记忆传播方法,并且是所谓社会化传播的话题。
再譬如苹果原来有一款笔记本,别名叫“小白“、HTC叫”火腿肠“等等,别名,是弥补品牌名不足,在新媒体中接近与消费者距离的有效方法。
但是,不同于商标名受法律保护,别名必须通于自己的营销行为,在消费者心智中打上烙印,形成独占关键词,才能成为品牌资产。
下一篇:如何给品牌命中英文名称
[责任编辑:Y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