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 琴曲。传为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所作;一说齐国刘涓子所作。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其《阳春》解题称:“《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高山流水] 琴曲。内容及曲名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其解题称:“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天闻阁琴谱》所载《流水》,为四川琴人张孔山的传谱,以七十二滚拂描写流水奔腾澎湃之状,故又名《七十二滚拂流水》,流传较广。
[胡笳十八拍] 琴曲。相传词曲均为东汉末年蔡琰所作。乐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分《小胡笳》(六段)、《大胡笳》(十八段)二曲,无词,解题称其为后唐董庭兰所作。其后流传最广的《胡笳十八拍》传谱,始见于清徐常遇《澄鉴堂琴谱》(1686年)。歌词用同名诗,标名为《胡笳》。
[梅花三弄] (1)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谱称此曲系根据晋桓伊所作笛曲改编而成。内容写傲霜雪的梅花。全曲主调出现三次,即取泛音三段,异徽同弦,称为“三弄”。《琴谱谐声》(1820年)改此曲为琴箫合谱。(2)琵琶曲。又名《三落》。谱见《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根据民间乐曲《三六》改编而成。分三段,殿以急板的尾声,分段标作:“寒山绿萼”(一弄)、“姗姗绿影”(二弄)、“三叠落梅”(三弄)、“春光好”(收音)。
[阳关三叠] 又名《阳关曲》。琴曲。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各派琴谱均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情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学琴入门》(1864年)的传谱最为流行。
[渔歌] 琴曲。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内容及歌词取柳宗元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近世以《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的传谱较为流行。
[渔樵问答] 琴曲。最早见于明萧鸾辑《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稍后杨表正加以修订,配制歌词,收入所编《重修真传琴谱》(1585年)。清代有些谱本又舍弃歌词,修改曲调,用乐句的变化反复或移位再现等手法,描写渔樵对话的情态,成为独立的器乐曲。传谱以《琴学入门》本较为流行。
[醉渔唱晚] 琴曲。最早见于《西麓堂琴统》,据云:唐陆龟蒙、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而作此曲。一说为后世隐士本宋张元翰《忆王孙》词意而作。分扬波、鼓拽、鸣榔、举网、欸乃、流滩、忘世、吊古、逸老等十段,其中描写渔父醉歌与小舟颠簸的情景,颇有特色。
[十面埋伏] 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明王猷定(1598-1662)《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有关于汤应曾弹奏琵琶曲《楚汉》的详细记载。后人认为,《楚汉》即《十面埋伏》的前身。乐谱初见于华秋苹《琵琶谱》。各传谱分段不一,标题亦互有出入,通常分十八段。内容描写汉刘邦与楚项羽垓下之战,运用琵琶特有的技巧,描绘古代的战争场面,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颇为生动。
[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曲。1925年前后,根据琵琶大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
[将军令] 民间器乐曲。流行全国,但在旋律、结构与使用乐器等方面,各地不尽相同。常以唢呐主奏,锣鼓配合。许多传统戏曲剧种用之于“吹台”(幕前曲),亦用作摆阵、操演、升帐等场面的伴奏。如京剧《金锁阵》的摆阵。琵琶大曲中有同名乐曲,并分《汉将军令》、《满将军令》两种,见《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百鸟朝凤] 民间管乐合奏曲。原流行于北方。由唢呐吹奏主要旋律,音调活泼欢畅,并模拟众鸟鸣声,颇为生动。
[渔舟唱晚] 筝曲。近人根据传统乐曲《归去来》改编发展而成。题意本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摈”句,而加以引申;描写古代江南水乡,傍晚时渔舟归航、歌声四起的景象。
[大风歌] 古歌名。汉高祖刘邦作。据《史记·高祖本纪》,公元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后回师长安,途经故乡沛(今江苏沛县东),乃置酒沛宫,与父老子弟欢聚;酒酣,邦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由儿童一百二十人伴唱,邦自起舞。后入“乐府”。史称《大风歌》。
[霓裳羽衣曲] 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后经玄宗润色并制歌词,改用此名。一说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作此曲前半,后吸收杨所献《婆罗门曲》续成全曲。其舞、乐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写。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铮,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天宝乱后,此曲散佚,南唐李后主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南宋姜夔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虚谱无词,因为《霓裳中序》一阕填词,谱存《白石道人歌曲》集中。周密《齐东野语》卷十载:《混成集》中有《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
[责任编辑:Y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