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五、端阳、重午、天中节,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关于它的来历,与纪念战国时代的楚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因刚正直言被贬官至远方,途经泪罗江,在桥上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伤痛,绝望地投江自尽。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此后,当地的老百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年五月初五便将米撤到江中,意在让鱼儿吃米,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可见这一节日的活动内容最早是由祭祀形成的。后来,撒米改为了用芦苇叶包的粽子。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也有一些地方制作粽子是用糠叶堵米的竹筒。
划龙舟也是有来历的,传说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吃掉他的尸体,就纷纷划着小船往江中投掷食物,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责任编辑: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