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小小的一只粽子,好吃不贵,也承载着纪念先人的朴素情感。然而,近年市场上频频亮相的各种“身价百倍”的豪华礼品粽子,却让节日变了味道。
近几年的粽子市场上,豪华礼品粽子可谓来势汹汹。“天价月饼”尚未走远,豪华粽子就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让普通消费者惊呼“伤不起”。
原本几元钱一只的粽子,从“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白天鹅”,顿时“高贵”起来。商家称用“上等食材”忽悠,号称使用鲍鱼、松茸、鱼翅等名贵食材做馅料精制而成;给粽子穿上靓丽的华服,在包装上大做文章;“一个好汉三个帮”,卖粽子搭售茶叶、名酒等名贵礼品。于是,粽子的价格也就“一飞冲天”,一个礼盒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近年来,每逢节日,都在上演节令商品奢华化、价格畸高的“戏码”。从“天价月饼”“天价玫瑰”到“天价花炮”“天价客房”,屡见不鲜。但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天价商品”依然不是百姓的“那盘菜”。
层出不穷的“天价商品”对社会进步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天价商品”存在的土壤是商家欲借节日之机牟取暴利,以及“维护”特殊人群的特殊利益的需要,节令商品奢华化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腐败滋生;其二,过度包装是对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一种倒退,华而不实的礼盒成了“甜蜜的负担”,宝贵的资源滥用于“面子”消费上,让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其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理性消费观念尚需倡导,奢华消费过多,无益于良好消费环境的建设。
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对食品包装有明确规定。然而,“天价粽子”依旧堂而皇之地摆上柜台,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治理“天价商品”,一方面,法规尚需细化完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的监管应更加主动,即使不能“快半拍”,也别总是“慢半拍”。
上一篇:茶与美容
下一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意为何
[责任编辑: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