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盘名不食人间烟火,仙气十足
2014-8-21 圣轩阁名学网 访问量:
我们被房地产商制造的楼房高度压迫。
我们被房地产商制造的经济压力圈禁。
甚至,即便不买房、不看天际线,我们也逃脱不了房地产商制造给我们的城市符号
——楼盘名。香港的楼盘名不论住宅抑或购物中心,不论中文抑或英语,不论是东方哲学抑或是西方艺术,看似许诺一种情调、地位与生活方式
——有山有水当帝王。
楼盘名依然是山水梦、帝王梦,像文字通胀。
海港城、中港城、港景峰、都会名轩、翠玉楼、泽兴楼、翠汇轩……这是香港广东道两旁的建筑名。楼盘名表面跟大众生活脱节,但无形中渗透在对大众的思想改造当中。楼盘名称以及宣传可以说是发展商自身趣味和销售策略的一个妥协。“他们不能只顾个人趣味,而要拿出来一个文化包装的商业承诺
——不是告诉你在出售一座房子,而是说许诺给你一种情调、一种地位,甚至说会给你一整套的生活、方式。
香港楼盘名许诺出来的生活方式以及透露出的意识形态就是山水皇帝梦。诸如傲云峰、万景峰、翔龙湾、豪景台、君悦华庭、龙心阁等等字字勾勒出港人对生活的想象——那是一种傲视群雄、高人一等、鹤立鸡群的帝王心态以及左拥江山、右抱海湾的富贵梦。
前些年的楼盘,在主名词的后面还会带着一个诸如“亭”、“台”、“楼”、“阁”、“轩”的基本名词。想着这些透露着、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质的楼盘名自然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如此想,必错!再普通不过的现代建筑也梦想着与皇家后花园的雕梁画栋发生关系,而这些“亭”、“台”、“楼”、“阁”、“轩”的古意本来就代表着面积并不太大的建筑,例如,“阁”意味着架空的小楼房,“轩”则古意为狭窄阳台,这一切算是港人想象之余平衡现实的一种回归。就像这些基本名词在上海可能是坊、公馆,在深圳则是花园、公寓,在内地二、三线城市,则可能是新村。
但这几年,新开的楼盘中已经不再需要用亭台楼阁拉回现实的平衡。盛世、君珀、珑门、海珏、升御门、御金·国峰……除了霸气还是霸气。这些楼盘名似乎在创造文字的“通货膨胀”
——现实对帝王梦的需求已经供大于求,开发商们只能通过滥用文字,不断地提升文字的“含金量”来弥补。当然,这文字通胀的背后是梦醉难醒。
很少有人会因为楼盘名去买房子的,但开放商设计好的文字符号却构建出城市意识形态的同时,又从另外的侧面迎合城市的理想追求。或者,地图上的一个个名字描摹出来的是一座城市的白日梦。
香港这样一个金钱为重的社会,却很喜欢用文化粉饰。香港的艺术和文化其实不过是服务于大企业和商人,房地产商当然喜欢用文化和艺术来包装自己的东西,他们所做的这些其实根本上还是为了商业。
香港开发商除了提供“亭”、“台”、“楼”、“阁”、“轩”、“苑”这类充满着中国古典情趣的帝王梦、“山”、“峰”、“海”“湾”等坐拥大好河山的山水田园梦以及YOHOTown、YOEKPLACE的贵族生活之外,还另有一种赤裸裸的占有式的名称
——街道式命名。书院道8号、牛津道1号、域多利道60号、柏道2号、农圃道18号、赤柱道3号、麦当劳道17号、罗便臣道31号、环角道33号……这种命名在更多的内地人看来,这算得上名字吗?充其量不过是门牌号码罢了。但,在香港人心目中,这是确确实实的楼盘名,而且,可能在某些人心目中,还是不可多得的好名字。
住房从来都是香港最大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少的可以买得起房子,渐渐地,房子不仅仅是一种住宅商品,也变成了‘心理产品’,人们总是希望透过房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生活中的香港人背负着房子等等多种生活压力,所以就更希望有一种‘高不可攀’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希望得到一种不属于香港的生活,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样的感受可以得到满足吗?至少表面上,楼盘的名字起到了这个作用,于是房地产商的宣传都瞄准了这样的心理,像比赛一样,不断在楼盘的名字上做到‘没有最仙,只有更仙’,看看谁比谁更能推出‘不食人间烟火’、‘高不可攀’的楼盘。其实不仅仅是名字而已,这不过反映出,整个香港社会被房子压得喘不过气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