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取名有讲究
2014-1-27 圣轩阁名学网 访问量:
早几年,如同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的“黑蓝黄”、“中山装”,店铺的名称也不外乎“地点+店铺内容”式和“政治+经营范围”式,如“鼓楼商场”、“三马路浴池”、“立新旅馆”、“反修理发店”之类。如今各种全民的、集体的、合资的、个体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开起张来,这取名立户就五花八门了,有的则离谱没边。
言过其实,虚极浮夸。某集体小厂办“三产”,腾出两间库房当招待所,睡上下铺,挂出的牌子却道“长虹宾馆”。还有一家“亚洲商行”,雇员仅有五六个轮流戴红箍的老太太而已。
生搬硬套,不伦不类。这几年洋名吃香,小孩已开始有取名叫什么“×杰克”、“×亨特”的,而有一家“马式会社”,原来是姓马的人家开的杂货铺。大概是受了日本“株式会社”的启发吧。
荒诞怪异,耸人听闻。像“君王餐厅”、“南霸天酒家”、“凯撒大帝娱乐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是这些餐厅、酒家、娱乐城是专项服务,单供君王、南霸天和凯撒大帝享用的呢,还是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一进去就摇身一变成了君王、南霸天、凯撒大帝,让人“过把瘾就走”?
呼风唤雨,招财进宝型。“金利来精品屋”使人高深莫测,一眼望去弄不清里面荟萃着何等“精品”。至于“发发商店”,可以说遍地皆是,谁也用不着告谁侵权。
搔首弄姿,暗送秋波的。“迷你酒家”令贪杯者驻足,门口再坐上一位花枝招展的靓女,那就氛围更浓、吸引力更大了。“丫头咖啡厅”、“刘小姐理发厅”的门口也大约总坐着一位浓妆艳抹的丫头、小姐,她们当然是雇来的,真正的老板,要么长着小胡子,要么徐娘半老。
店铺名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形中负有传播意义,是不该不负责任地胡起乱叫的。无论城乡,有店铺就该有名称,有名称就该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