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看小名
2014-1-28 圣轩阁名学网 访问量: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体系中,无论取名还是择字都要经过很隆重的仪式,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随便呼名,于是许多家庭先给孩子取一个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较亲密的人中进行称呼。因为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时期就起了,所以又称作“乳名”。而社会上的下层平民阶层,由于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进行隆重的取名择字仪式,他们小时候取的“小名”,往往也就是成年后的“大名”。
古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取乳名历史的,从秦汉时才开始。如: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的意思;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还有些乳名,记载着小儿襁褓中的经历,如东晋末年的大诗人谢灵运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养,至15岁方归本籍,故乳名“客儿”。此外,由于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女性成员长期生活在家庭闺阁之中,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因此小名更加流行,只是这种小名仅在家庭中使用,又称为“闺名”。如汉高后吕雉的小名“娥姁”,汉武帝的外祖母小名“臧儿”,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等。
但无论你是王孙公子还是平民百姓,以上小名都以俚俗丑贱为原则,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辈对小儿钟爱怜惜之至,惟恐不得顺利健康地成长,遂有意标示卑贱, 用逆反方式掩饰亲昵热忱的感情,相传这样可以使孩子平安长大,避开妖鬼索命。于是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起小名的习俗,并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