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小名”兴于两汉,盛于六朝,古人多称之为“小字、乳名、咳名”。清代著名的幕僚汪辉祖在《病榻梦痕录》中追忆儿时祖父为他取名时说:“先大父至淇,年已五十九甫抱孙,甚喜,咳名‘垃圾’,取其贱且多而有资于农也。”古人的小名一般有点“贱”,为的是好养活,不至于多灾多病。
据史籍记载: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意思;郑庄公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孔丘儿子小名为“鲤”。石崇小名“齐奴”,王献之小名“官奴”,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
当时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阶层也留下了小名的记载,如辽太祖耶律亿小名是“啜里只”。此外由于封建社会上层阶级女性成员长期生活在家庭闺阁之中,很少在外抛头露面,因此小名更流行,只是这种小名仅在家中使用,又称为“闺名”。如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等。
关于小名的宫廷游戏,也有诸多记载。唐太宗曾请武官们在宫内饮宴,令大家作酒令,并各报自己的小名。华州刺史李君羡自报小名叫五娘子,太宗笑他说:“你算什么女子,这么勇猛无畏。”
当时起小名的习俗是极普遍的,不仅民间百姓、文人官宦起小名,号称天子的皇帝也有小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中的“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佛狸”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最为人熟知的古代帝王小名是刘禅名“阿斗”,名臣曹操小名“阿瞒”。可见小名是一种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的命名和称谓习俗。
[责任编辑:YZY]